武安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战国武安君李牧我是如何大败十几万匈奴骑兵 [复制链接]

1#

北地边关,烽火燃起。

城楼上一武将问道:“百姓都进城了吗?”

下属禀道:“都安排妥当了!”将军看着下属欲言又止,问道:“你有话要说?”

下属停顿了一下,鼓起勇气道:“将军,匈奴此次犯边人数只有数千人,我们何不聚集人马打他们丫的?”

将军道:“众将士勇气可嘉,传我令,每人赏布一匹、银三两,另外,酒肉安排上,不可辜负了将士们的勇心。”

下属喜道:“将军,那我们是吃饱了就干那帮孙贼?”

将军道:“不,吃饱了守住城墙,没我命令,谁都不许擅自开战!违令者斩!”

望着走远的将军背影,下属委实摸不透——不打仗,光领赏?整得众将士都有点“拿人的手短,吃人的口软”,有力气想使却不知往哪使。

这是战国年间七雄之一赵国的北疆,上面的将军姓李单名一个牧字。

李牧来到赵国的北疆守边,这一带和匈奴、东胡、林胡等接壤,历代都是赵国的危地,尤其是匈奴,强大的十几万匈奴骑兵几十年间令燕、赵、秦等华夏诸侯头疼不已,其中又数赵国受匈奴威胁最大。

李牧来到赵国边关后并不是新官上任三把火——带着兄弟们出城找匈奴互砍,相反,李牧像“缩头乌龟”一样,每次匈奴举兵来犯,即使是百八十人的小团伙李牧也下令严守城墙,不得出战。另一方面,李牧虽然不出战,对底下的将士却优待有加,没事嘘寒问暖还不够,从物质上更是给足了赵国边关将士们丰足的给赏,领钱领到手软,赵国将士们感戴李将军,却唯独不让砍匈奴这一点让将士们对李将军腹诽了不少。

斗转星移,冬去春来,李牧守边已经过去了几年,匈奴人经常讥笑且不满地念叨:“赵国这个李牧真孙贼,真懦弱,打又不打,特么的城门倒关得挺紧,守得挺密,害咱哥几个连个温饱都抢不到,只能经常抢身边东胡、林胡那帮穷货的穷货,肚子里都快淡出个鸟来了。”

这一年,朝中有人举报李牧的“不作为”,对赵王说:“李牧经常为将士们请赏,却不带兵攻打匈奴,匈奴兵马一来,他只会紧守城门,不敢迎敌,丢了咱们赵国的威风,长了匈奴的志气。请大王撤回李牧,让能打、敢打的将军去守边。”朝中也有部分臣子说道:“李牧虽然退避匈奴,但自从他去守边后,我国的边关明显比之前受到的损失要少很多,虽然他经常请赏将士们,但那些赏赐相比之前和匈奴打仗的损失要少很多,还请大王明鉴。”赵王不听后面这一套,他也认为李牧“不作为”,撤回了李牧,换了一个敢打的将军去守边。

敢打的将军来到赵国边城,带着赵国将士们和匈奴有来有回的硬碰硬,赵国损失惨重,屡败于匈奴骑兵,被匈奴骑兵抢去的财物更是数不胜数。

支持李牧的大臣们急眼了,强烈要求赵王再让李牧守边,赵王也觉得还得李牧去,不然家底就得被匈奴人抢光了。

可李牧不接茬了,他拒绝再去守边,称病不出,赵王不得已,亲自来李牧家,看到满面春风的李将军能吃得下一头牛却依然亲切的慰问道:“将军身体可好?要吃药,病好了还得麻烦你去边关走一趟嘞!”

李牧答应再去守边,但怎么守依然得按他自己的主意来办,赵王一口答应。

再次来到边关,李将军依然故我,匈奴来了,守紧城门,匈奴撤了,该干嘛干嘛,如此又过了几年,匈奴依然觉得李牧就是一个胆小怕事的“缩头乌龟”,只是这“缩头乌龟”让他们赖以生存的抢劫生意大打了折扣。

某日,几千名匈奴骑兵又来入寇,赵军仍然是撒丫子就溜,这几千名匈奴兵却发现这次抢的货物有点丰盛,甚至这几千人都带不走,怎么办?匈奴人派人禀报了单于,单于一听,还有这等好事,也不做三思而行,兴冲冲的就跨上宝马,振臂一呼:“弟兄们,抢赵国李牧的牛羊货物去。”匈奴人一听李牧,都知道这是赵国“最怂”的将军,今天不抢白不抢,纷纷跨马高举弯刀狂呼而去。

黑压压,最少十几万匈奴骑兵黑云压城般赶过来,匈奴单于心里乐呵啊——多少年了,都没听过有这么多货物可以抢了,抢完晚上该大喝一顿!单于不知道,这一次的李牧已经不是昔日的李牧。

车一千三百乘、骑兵一万三、步兵五万、弓箭手十万——这是李牧为匈奴单于和十几万匈奴骑兵准备的“见面礼”,之前匈奴抢到的牛羊等赵国货物都是李牧故意设的诱饵,目的就是引诱匈奴大军前来,在匈奴进入埋伏圈后,赵军十万弓箭手一顿扫射,黑压压的十几万匈奴人被乌泱泱的一片箭雨来了个“亲密”接触,匈奴骑兵赶紧往两边疏散,却发现两边都是坚固的车墙挡住,箭雨也从车后面招呼过来。

死伤惨重的匈奴骑兵慌忙后撤,看到时机已经成熟,李牧高喊一声冲,赵国骑兵追击落荒而逃的匈奴骑兵,步兵冲向负隅顽抗的匈奴兵——此战,李牧大破匈奴,歼灭十几万匈奴骑兵,随后,李牧又迅速灭了襜褴,打败了东胡,收降了林胡,匈奴的单于北遁,此后十几年不敢接近赵国的边境城镇。

李牧前期的隐忍,后期的一举大败匈奴骑兵,这是战史上极为经典的案例。

《孙子兵法》说:“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,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。”这正是李牧前期守、后期攻的惊人注解。

《孙子兵法》也说:“故能而使之不能,用而示之不用,近而示之远,远而示之近。”这也是李牧迷惑匈奴的战略大招。

李牧不在乎自己被骂“懦弱”、“缩头乌龟”,只要利国利民,他都不屑于污言唏语。当然,李牧的心理素质实在太强大了,这种多年的隐忍,只为一朝而举实在不是简单的人能做到的。所谓“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”。

从李牧的例子,我们也可以看出,真正的高手是不喜欢叫嚣的,叫嚣厉害的人,有可能只是在遮掩自己心中的恐惧。

李牧大败匈奴后被赵王召回国内,主要负责防御秦国的侵略,李牧在,秦国一直奈何不了赵国,甚至兵力强盛的秦国也被李牧在肥下这个地方打败而回——史称“肥之战”,此战之后李牧受封为“武安君”。

秦国名将王翦向秦始皇嬴政建议贿赂赵国奸臣郭开,让郭开在赵王面前说李牧坏话,行反间计离间李牧和赵王。

昏庸的赵王不辨忠奸,撤了李牧的军职,李牧秉着“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”,为了赵国他反对交出自己的军权,赵王就设计捕获了李牧并斩杀了他。

李牧亡后,秦国很快打下赵国,赵王被俘虏,他的儿子跑到代地自立为王,没几年,代也被秦国所灭,赵国灭亡,史家说是:“李牧死,赵国亡。”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